欢迎来到都来读小说网

都来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> 第74章 南行(二)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74章 南行(二)(1/3)

    第74章 南行(二)

    火车在驶过陆安镇(今澳洲北部戴利沃特斯镇)后,便再难见到丛林和草地之类的绿色景象了。偶尔驶过的一条条河流,大部分也是断流的,只留下干涸的河床。车窗外,是无尽的荒漠和盐硷滩,大片大片的黄色和赭红土地裸露在外,让人望之,不免心生乏味之感。傍晚的夕阳照在广阔的红土上,恍惚间甚至以为来到了一片非人类世界。

    为了应对恶劣的气候,陆安镇及铁路沿线的牧场、村庄里的诸多建筑都在地下或半地下,俨然一座座地下城。因而,火车上的旅客所看到的房屋和宅院就显得较其他地区普遍低矮,而那些储水池、蓄水罐,也全都是半掩封闭式的。

    当然,囿於糟糕的环境,广袤的荒漠地区,人口是极为稀少,而且大多都沿铁路分布,依靠粗放的牧业和简单种植业为生。

    相较於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,都是先有移民定居点,然后才陆续建立起农田、村庄、城市和工厂,最后再以及公路和铁路,将其一一串联在一起,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国内大市场。

    而内陆荒漠地区,却是依靠政府的投资和行政命令,先建立起铁路和公路,随后再将少许移民和国内民众迁居於交通线沿线附近,除了保障和维护这些沟通国内大动脉的铁路和公路外,就是要对广阔的内陆腹地实施有效统治。

    一些骑马的牧人,在看到火车呼啸而过时,会放肆地朝车上的旅客打着尖利的呼哨,或者高声地吼叫,仿佛通过这种方式,证明在这片孤寂而荒凉的大地上,仍旧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。

    一些好事的旅客,将头探出窗外,也跟着大声地吼叫,以为呼应,同时也发泄长途旅行中的苦闷和无趣。甚至还有人慷慨地将一包包吃食或者一壶壶酒水抛出车外,丢给那些可怜的牧民。

    “那些牧民除了日常生活可能会枯燥一点,但要说可怜,绝对算不上。”李延良对面那位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子笑着说道:“他们几乎每户人家都养了数十头上百头牛马和骆驼,每年通过铁路,将手里的牲畜卖出去,一年下来,轻轻松松赚一百多块。这可比纯粹种地卖粮食要挣得多!更不要说,他们在庭院里栽种的蔬菜瓜果,售卖给沿途的旅客后,又是一份额外的收入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?”李延良点了点头,随即伸手指向铁路线上旁边竖立的一根根木桩,上面还挂着几条线缆,随着铁路,无限地向远处延伸。

    “哦,那是电报线。”那名学者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线杆,颇为感慨地说道:“一种可以千里传音的工具。从建业到长安,只要通过线杆上的铜线,便可以做到实时信息传递,毫无距离上的阻隔。”

    “千里传音?”李延良惊讶地问道:“就通过线杆上的铜线,就能远距离的信息实时传递?”

    “李校尉在海外服役四年,却不知道国内每年的各种新鲜事物是层出不穷,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。”张会元笑着说道:“这电报还是去年十月间,由长安皇家科学院发明研究出来的。至十一月底,长安至大兴的电报线路便架设完成,实现了电报的商业应用。随后,在内阁工业产业发展部(由原工部分拆)的主导下,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架设电报线,据说要在三年内完成国内所有府城的电报连通,五年内,实现所有县城的电报连通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电报,可以跨海架设线路吗?”李延良听罢,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新型联络工具,将极大地改变未来的战争模式,只要在战事前方架设这种电报线缆,后方的指挥部,或者后勤支援部门,当可实时收到战场传来的信息,并据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。

    此乃“神兵利刃”呀!

    若是往政治和经济方面引申,那也绝对具有极高的战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我有体贴的初恋,流浪都市遇上看似卑鄙的他(旧名O麦尬,遇上卑鄙A) 热的汤,软的面包_姜可是【完结+番外】 萨摩耶成为狼王的陪伴犬后_程惊堂【完结】 请出示营业执照[娱乐圈]_小文旦【完结】 穿上裙子后,总裁邻居他按捺不住了_醇九【完结】 搞笑!谁把强制当作谈恋爱啊_宥小宥【完结】 攻克:光影之下_枸杞泡水【完结】 何处惹尘埃_绯靡【完结】 决定离婚后发现怀孕了_只会阿巴阿巴【完结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